参演者说>>>
“四川元素确实太少”
参与该片制作的四川烹饪教授支持网友拍部《舌尖上的四川》
“讲了大半天的豆腐,却对麻婆豆腐只字未提!”《舌尖上的中国》第3集《转化的灵感》整集讲豆腐制作,麻婆豆腐的画面一闪而过,却只字未提这一招牌川菜。
这部纪录片是如何选择川菜的?为什么四川元素这么少?昨日,四川烹饪教授胡晓远向天府早报记者讲诉了他参与该片制作、为摄制组当“美食导游”的故事。
“片中亮相做麻婆豆腐的人就是我。”四川省委党校工商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胡晓远参与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演出,并在第五、六集中担任顾问。他说,早在2011年9月,《舌尖上的中国》编导就第一次来到成都与他接触,“当时他们说想拍部片子,讲美食。”
“他们第一次来,我就带他们去乐山吃鱼。”在朋友的推荐下,1979年就从事烹饪专业、长期在高校担任教授的胡晓远,最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征服摄制组,成为该片顾问之一。胡晓远说,四川的美食让拍摄组留恋不已,“刚才他们还给我打电话,说想念四川美食。”
2011年10月,《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再次来到成都。“编导邬虹说主题定为《五味的调和》,其中辣椒就选在四川拍。”胡晓远建议摄制组从一颗新鲜的红辣椒开始,讲述辣椒在四川美食中的演变,如何成为泡椒、干海椒、辣椒面、辣椒油。拍摄过程中,他还亲自上阵,做了一道麻婆豆腐。
“拍出来的效果不错,但是整部剧里,四川元素确实太少。”胡晓远也很遗憾。得知网友建议拍部《舌尖上的四川》,他连连称好,甚至还提出了拍摄方案。“咱们可以借鉴思路,拍出来的片子要展现川菜文化现象。”胡晓远建议以味型不同,设置“酸甜苦辣咸鲜”6个单元;而“麻”这一川菜独特元素,则可在“辣”中着重提出。“很多人误以为川菜只有麻辣,却不注重本味,事实上有道菜叫‘开水白菜’就体现了‘鲜’字。”
专家观点>>>
拍四川美食 要讲宫保鸡丁的故事
虽然没有守在电视机前追看,但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也在听闻《舌尖上的中国》后,专门上网搜看。“拍得很不错,川菜元素是少了点。”何涛说,整部纪录片以食材为主线,在调味单元中提到辣椒,事实上川菜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绝不仅仅是辣椒。“川菜有麻、辣、甜、咸、酸、苦6种基本味型,片子里四川元素少,更说明了咱们川菜要加强宣传。”
在何涛看来,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四川》,郫县豆瓣、青城山老腊肉等特色食材应该入选,“川菜文化博大精深,宫保鸡丁这样有历史故事的菜式肯定要讲。此外,我们的品牌企业、广大美食爱好者也要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