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根据三年来的跟踪监测,发布《2012年成都市民营养报告》。报告显示,成都市民的膳食情况呈“一高三低”态势,营养结构较为失衡。报告建议,市民应合理改变膳食模式,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数据显示,三年来成都市民食品消费相对稳定,除了水果摄入量略有上升外,肉类、谷类、薯类、杂豆类、蔬菜类、蛋类和奶制品、烹调油摄入量等均呈不同比例下降,但“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状态没有得到改观。”
对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标准”,成都市民膳食仍呈“一高三低”态势。其中,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过高,人均每日肉类摄入量高达135g,远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50g-75g的量;“三低”中,人均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及水产品类摄入量均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
此外,成都城镇居民在外的饮食支出比重较大,去年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1548.2元,占食品总支出的22.9%。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高级统计师喻志强认为,在外就餐会增加脂肪和盐的摄入,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