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仍在与时间赛跑,眼下在余震频发、阴雨连连的震后灾区,科学防疫工作又迫在眉睫。
根据中央气象台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显示,地震重灾区芦山县未来数天内降雨较多,白天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湿热多雨的环境极易造成细菌滋生传播,同时考虑到灾区生活卫生设施毁坏严重、垃圾堆积等原因,易造成疫情隐患。
灾区防疫全面展开
记者昨天了解到,四川省疾控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等成立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指挥部,下设专家技术组、综合协调组、信息报送组、现场消杀组、现场流调组、检验检测组、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组、健康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对饮用水开展检测,并对灾民安置点进行消毒,开展传染病防治,监控灾区射线污染等。
据前线指挥部疾控卫监组组长祝小平介绍,在“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疾控、卫生监督等部门立即派出工作组,对灾区的防疫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快速评估,包括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疾病对灾区人民有没有影响,等等。
据介绍,目前,仅芦山就已经有330余名防疫人员进行全面覆盖,而北京疾控中心等驰援工作人员也正在赶往灾区的路上。
除了地方疾控、卫监部分的防疫,目前一些救灾部队也已经着手开展防疫工作。
饮用水源全覆盖检测
祝小平和四川省卫生监督执法总队谭代荣主任都表示,饮用水安全是所有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地震发生后,卫生防疫指挥部就着手在芦山建立水质快速检测实验室,并于21日晚上建成。检测人员表示,考虑到灾区的紧急情况,目前灾区的水质检测全部采取快速检测,能在24小时出结果。而正常情况下,需要半个月才能出结果。快检只检测水的最关键指标,不像平常全部检测,“确保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就行”。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快速检测室在22日投入使用,当天共检测了33个水源的水质,检测的对象主要是公共水源,其中还包括来自宝兴部分水源的水。昨天上午,派往乡镇的取水员已经出发,到昨天下午两点左右,已经有9个水样送回。记者看到,用帐篷搭成的临时快速检测室内,检测人员正在按照程序,对来自芦山县清仁乡的水样进行检测。
据介绍,目前宝兴和天全的快速检测室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将分担芦山检测室的压力。
灾民安置区消毒灭蝇
除了对水质的重视,灾民安置区和卫生、垃圾的处理、临时厕所的搭建,也是防疫的重要部分。
谭代荣告诉记者,由于缺水,临时厕所的搭建非常重要,包括搭建的地点等,要使污染减到最小,而对生活垃圾也要进行随时处理。
昨天虽然下了雨,疾控、卫监部门已经派出人员,对生活垃圾堆积处理,以及灾民安置区的帐篷外围进行喷药消毒、消杀蚊蝇等。
地震对一些医院的X线机等设施造成了损坏,为了防止射线污染,昨天,四川省卫生监督总队对芦山县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了毁损摸底调查,存在问题的设备,将会进行修复。
据了解,疾控工作组还提出了传染病防控措施。由于芦山、天全是血吸虫病区,现场工作组还根据灾区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方案,指导灾区防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