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前的市场急转直下,许多企业商家表示压力山大。面对眼下的销售损失,应当怎样看待得到与失去的关系?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在专家看来,之前的买卖兴旺,制造出的是“泡沫化”的消费数字,是缺少内生质量的经济。而经历过“去泡沫”的阵痛,才能迎来健康的市场、健康的企业。
北京晨报:从目前看,除了销售下降,“禁礼令”对商家的冲击还表现在哪里?
朱丹蓬:高端月饼滞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月饼圈里,甚至会冲击到核心商圈的商铺租金,“当商家开始收缩时,高昂的店铺租金自然会下来”。当暴利无以为继时,商家会选择关店或是远离租金高昂的核心商圈“过冬”。
北京晨报:这种冲击,是否对拉动消费有不好的影响?
朱丹蓬:还记得一张月饼券的旅行经历吗?每年中秋,很多单位都会发月饼券,这些月饼券很大部分并不会兑换成月饼礼盒。相当大一部分的月饼券被以5折的价格卖给黄牛党,黄牛就有了一到两成的进账。一张月饼券的旅行并未就此终结,它有可能被黄牛再加价卖给别的消费者,最后,黄牛会把倒卖不掉的月饼券以4折到5折的价格卖回厂家。
月饼券转了一圈,厂家实际上却并未卖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月饼,但账面上也有了至少一成的盈利。对此有人戏称:月饼券俨然已经成为了“期货类的金融产品”。
而以往轻轻松松就能挣到钱的倒券黄牛们也表示,今年的日子很难过。这就说明,建立在泡沫上的消费,本身就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北京晨报:除了腐败,这种泡沫消费还会带来什么危害?
朱丹蓬: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大闸蟹、高端茶叶等礼品市场。近年来,高端礼品价格一路上涨,甚至吸引了投资者囤积居奇,高端白酒和茶叶成了重点炒作对象,民间资本蜂拥而至。自从2007年被爆炒之后,普洱茶近年来再次出现了波澜壮阔的行情,价格普遍上涨了30%左右,而一些被游资和热钱追逐的品类,最高涨幅甚至高达五倍。随之而来的暴跌让许多跟风者尝到了苦果,一名茶商表示,有人年初的时候买了40件大益生茶,结果亏了80多万。有白酒经销商在接近1800元的高位囤了100箱茅台,而现在茅台零售价不到1100元,这种炒作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晨报:“去泡沫化”后,大众消费回归,企业应该怎样调整?
朱丹蓬:高毛利时代远去,对行业而言,是“挤泡沫”的阶段。“禁礼令”使得高端礼品的消费主体发生变化,政务人群下滑最大,商务人群是坡度下滑,不过这也拉动了正常的中高层消费,大众礼品消费市场开始理性回归。
对企业而言,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商家都在观望中,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了削减成本,一些商家不得不大幅裁员分流。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更是件好事。以前的暴利是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社会风气、对企业精神、对企业运行能力不利的基础上。
薄利时代的到来促使企业在营运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上重新调整,苦练内功的时代到来了。现在已经有动作快的企业开始渠道下沉,所以一批更优质的企业、更先进的模式,肯定会涅槃而出,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健康地发展。这才是良性循环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