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脑卒中日”,在昨天,有这么一条消息相当夺人眼球,因为该消息称:想预防中风吗?不如多吃川菜吧!
原来,据消息称,根据国内专家研究显示,中国南方嗜辣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低,而动物实验也显示,辣椒素对于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这些使得“嗜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风险下降,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当事人发生卒中的风险。
于是吃货们就开心了:吃辣还不简单?今天就上川菜馆去!可这样真的能降低卒中风险吗?
菜系不同
卒中风险确有差异
金陵晚报记者在网络上检索到,这条消息来源于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祝之明及其研究团队所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
根据这项研究显示,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上,可以找到许多辣椒素受体,当进食辣椒后由辣椒素激活受体后,就能显著增强血管舒张功能和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同时,辣椒素还能使得脑血管管腔变薄、管径增大,从而预防脑卒中。
研究发现,不喂食辣椒素的卒中型老鼠,平均可能只能活70天,但喂食辣椒素后,寿命可达100天。
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代谢》杂志上。
研究专家提出,“膳食因子只是其中一个,对老鼠的实验只能证明吃辣椒没坏处。至于人们每天平均吃多少辣椒,吃哪种辣椒、怎样吃才能预防高血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徐格林教授告诉记者,膳食模式和卒中的关系肯定存在。“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肥胖等心血管代谢病发病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以高血压为例,在北方患者比例会远超过南方人群,这其中饮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徐格林本人在研究中国人的中风高危因素时也发现,传统的鲁菜和徽菜做法上会比较偏咸,盐放得较多,所以偏好这一口味的地区卒中发病率就会高于其他地区。同样,若某一个地区饮食口味的特点,偏向于某个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的放心,例如蔬菜多、热量低、结构更合理,那么当地人群的普遍发病率肯定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