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题为《成都与拉美越来越近》的报道,报道从成都的美食、过境免签政策和包容文化三个细节详细讲述了成都与拉美国家之间美好的关系,本报今日对该文予以刊发。
酸菜鱼、麻婆豆腐、粉蒸排骨……这些地地道道的川菜,现在已经是秘鲁小伙儿阿尔弗雷多的看家本事。支持他漂洋过海、跨越几万里,从南美来到成都的原因只有一个:在成都拜师学艺,当一个“爱做川菜的秘鲁厨子”。
“中拉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下半叶,满载着丝绸和瓷器的‘中国之船’就从中国的闽粤港口起航,辗转远赴拉美,开创了中拉友好交往的先河。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拉互利友好合作是双方人民共同期待。”近日,在中南美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与中南美国家的合作前景表示“很有信心”。
而秘鲁小伙儿的故事,正是近年来成都与中南美经贸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一个缩影。
成都味道,留住“中南美的胃”
7月13日,在热情似火的桑巴大地上,世界杯终于落下帷幕。虽然世界杯上没有中国队的身影,但是在巴西,还是有很多中国足球的“老熟人”。
年长一些的球迷或许还能记得一位叫做马麦罗的巴西球员。从1995年到2003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为四川效力。这位被四川球迷亲切地称为“黑蝴蝶”的球员见证过成都球迷齐声高喊“雄起”的时刻,也见证过甲A时代的兴衰,但到现在最让他无法忘怀的,还是那些年的“成都味道”。
“在中国的时候,马麦罗总是嫌成都的饭菜太辣了,”在巴西见到中国记者的时候,马麦罗的妻子玛雅笑着说,“可是,现在我们都会经常怀念中国菜,他还会自己下厨做一些,包括一些很辣的食物。”
在巴西,还有许多民众虽然没有到过中国,却也被“成都味道”所吸引。一位曾长期在巴西工作的中国厨师介绍,巴西人最喜欢的中国菜,首推川菜和川式火锅,一些生意好的川菜馆,还经常出现排队等位的现象。
“虽然在巴西,泡菜、郫县豆瓣、辣椒、花椒、油炸花生等川菜原料都不太容易买到,但用符合当地人口味的胡萝卜、西芹、豌豆等原料替代后,做出的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也大受当地欢迎。”这位厨师回忆道。
成都味道对中南美的吸引力,还体现在高级官员身上。比如阿根廷驻华大使塞萨尔·马约拉尔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川菜的“铁杆粉丝”。
“我和我的太太都非常喜欢中国的川菜,喜欢它麻辣的感觉。”两年前,当马约拉尔先生和秘鲁、墨西哥、智利等中南美国家驻华大使一起造访成都时,他就曾这样对媒体“吐露心声”。
不过,要说最坚定的“吃货”,还得像阿尔弗雷多这样。已在成都一所烹饪学校学习川菜两年多的他,早已经习惯了成都的生活节奏。坦言“成都是我第二故乡”的他,已经爱上了中国的茶,会在出太阳时去公园喝茶、逗鸟,会在晚上参与广场的坝坝舞,甚至会在过年时去朋友家串门拜年,“偷师学艺”,包包饺子、学学川菜的不同做法。
“这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阿尔弗雷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