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马鞍北路恒德路社区旁有一家肥肠粉店,在小吃迷的心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大家都认为这家肥肠粉的味道几十年如一日。其实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家家传小店,做肥肠粉的手艺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味道和做法很久以前就形成了
昨日,记者来到这家远近闻名的小店。此时,已是午后1点,但小店的生意还是很火爆。在这里吃粉还有个规矩,要自己交钱、自己端,所以在厨房前,还有十多个人正排队等着端肥肠粉。老板甘志平做肥肠粉,老板娘李凤群收钱,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做肥肠粉是从老公他爸那一代开始的,他爸过去做了十几年的肥肠粉,那时就有很多人喜欢了,味道和做法是在他爸那时候就基本形成了。”李凤群说,“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就把做粉的手艺传给了老公的哥哥。”
1990年,甘志平的哥哥在马鞍北路开了这家粉店,由于味道好,大家口耳相传,渐渐粉店在顾客间有了口碑,生意也越做越好。但由于做餐饮事业非常辛苦,几年后,大哥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把店铺传给了弟弟甘志平。
做肥肠粉原则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做
“我们家传下来的做肥肠粉的原则就是,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做。”李凤群说,“首先,我们煮肥肠粉的汤就与众不同,是用几十根棒子骨熬成的,汤不会经常换,每天加几根新鲜的骨头进去熬,时间越长,汤会越熬越香。”
除了香浓的高汤,接下来就是关键的肥肠和粉条了。“肥肠一定是买新鲜的,且要清理干净,然后加到煮开的高汤里一起熬。”软滑的粉条也是他们自制,“用红苕粉调制,水和粉的比例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样做出来的粉才不软、不硬、不绵。揉好粉团,接着就是下粉,把粉团放在一个底部有许多小洞的瓢中,用手拍打,下锅就变成粉条了。”
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自制的红油辣椒,“我们买那种整个的辣椒,然后自己舂,辣椒的干香味才能真正地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