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成都”的心里,“叶鸭子”是一道地道的美食。它是典型的四川烤鸭,鲜美的滋味吸引了一大批“老成都”的青睐。上世纪八十年代,“叶鸭子”达到了鼎盛,最多时每天能卖两三百只鸭子。昨天,“叶鸭子”江汉路老店正式关门停业。不少赶来的老顾客望“门”兴叹。
关门停业
老员工已被调到其他分店
“这家鸭子没卖啦?”昨日,是“叶鸭子”江汉店正式关门停业的第一天。中午时,还有不少老顾客匆匆赶来,但面对着紧闭的大门和空空荡荡的橱窗,大家纷纷感到意外。在店面的橱窗上,一张简单的“告示”说明了停业的理由———“房屋拆除”。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之相邻的几家小店也在全力出清存货。紧邻“叶鸭子”的一家十字绣老板还好心提醒:“他们头天晚上就把所有东西拉走了,以后吃鸭子得挪地方。他们卖鸭子很多年了,味道确实鲜……”
“叶鸭子”的烤鸭、白面锅盔和冒菜是三绝。与闻名遐迩的北京烤鸭不同,“叶鸭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鸭,鸭子烤熟后还得过一道卤水,鸭子的香味和卤水的鲜味相得益彰,再用卤水沾一个白面锅盔,或是冒一碗鸭肠,鲜美的滋味吸引了一大批老顾客。
昨日中午,成都商报记者在“叶鸭子”通惠门店见到了“叶鸭子”的老板叶德明。据他介绍,江汉店的一些老员工已被调到通惠门店和交大店两家分店。
鼎盛时期
最多时每天能卖两三百只鸭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梵音寺和北巷子老店,到九十年代的青龙巷和井巷子,再到如今的江汉路、通惠门和交大附近,“叶鸭子”开店30余年来,店址几经搬迁。但让叶德明欣慰的是,不少老顾客见证了这一路变迁,始终对“叶鸭子”不离不弃。
据叶德明介绍,1979年,“叶鸭子”由父亲叶厚基一手创办,他12岁拜师求艺,做烤鸭60余年,把鸭子做出了特色。为保证烤鸭的完整,开膛并不剖腹,而是从鸭子的“胳肢窝”开一条小口,然后清空内脏塞入香料。在烤鸭时,也很有讲究。鸭子下摆7个沙罐,接住烤鸭滴下的“窝子油”,放入冒鸭子的卤水中,如此冒出的鸭子既保存了鸭子的原汁原味,又吸收了卤汁的精华,鲜香无比。
在叶德明的心中,虽然父亲已去世多年,但父亲躬身在地炉前翻烤鸭子的背影却一直印在他的心中。那时,小店只有七八平方米,家里烤鸭满街飘香,买鸭子的顾客常常要排队到街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最开始每天卖几只鸭子到每天最多时能卖两三百只并开了分店,“叶鸭子”达到了鼎盛。
老板表示
有机会还会重返江汉路
2000年以后,“叶鸭子”的规模逐渐扩张到江汉店、交大店和通惠门店三家门店,且一直很稳定。除了将传统的制鸭技术传承了下来,“叶鸭子”也开始做一些传统川菜,丰富经营品种。
叶德明介绍,如今店里的老主顾大多还是“老成都”,他们吃了几十年的“叶鸭子”,认准了这个味道一路追随。近几年来,尽管三家门店的生意都还不错,但鸭子的销量却远远赶不到鼎盛时期的销量,“现在平均每天每家店的销量能维持在25只左右”。“现在美食品种越来越多,顾客口味也越来越挑。”叶德明分析,如今做鸭子的店也越来越多,除了“忠实粉丝”,许多顾客不会为了吃口鸭子大老远的赶来,因此当年的鼎盛已很难再现。“现在江汉店关了,生意难免要受影响。”叶德明说,“现在就想把另外两家店经营好,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