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授:我国海关审查严格市民不必恐慌
普通市民眼中,欧盟的食品要求标准是很高的。“毒黄瓜”是否意味着,德国等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失效的?
对此,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教授刘文宗表示,欧盟对食品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严的控制。此次出现毒黄瓜事件,有可能是某一个环节有漏洞,或本来就没有发现该领域有问题。“我认为该国政府会很快针对这一事件,重新修改制定相关标准。”
刘文宗同时也提到,事发国与我们太远,同时海关部门会对进口食品严格把关,因此我国市民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华西医院教授:把好“病从口入”关
川大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马洪升说,目前德国发现的是一种细菌,不是病毒,它的来源可能是家禽和家畜的粪便。也可以是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的粪便。细菌可通过被污染的水传播。该细菌有较强的抗药性,而且是通过细菌产生的毒素致病。抗生素只能缩短病程,对细菌产生的毒素,抗生素没有作用。
“把好‘病从口入’关。”马洪升说,这种大肠杆菌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等渠道传播。只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平时勤洗手,一般不会被感染。另外,在生吃黄瓜、西红柿、莴苣和其他蔬菜及水果时,只要洗干净也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隔夜的饭菜最好不吃,或煮过再吃。还有,如果发生了腹泻,要及时去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欧洲毒黄瓜“罪魁”不在西班牙
疑似由西班牙毒黄瓜引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日前进一步加剧,除了德国外,西班牙、瑞典、法国、丹麦、荷兰、奥地利以及英国均出现案例。德国官员说,截至5月29日,病毒已致14人死亡,至少329人确诊感染症状。
疫情给西班牙农业带来致命打击,西农业部长30日甚至在电视上当众吃黄瓜,以示对该国农产品的支持。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昨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结果显示,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