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生两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相关部门检查青石桥市场,未发现毒螺身影
症状像吃了“致命”的织纹螺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从外形上看,织纹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
毒性大
织纹螺本身并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使织纹螺体内产生一种名为“石房哈毒素”的有毒物质,5-9月份为毒性高发期。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达4个小时。经检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昨日下午5时许,成都市食安办发出消费警示:近日,成都市发生2起因在市场上购买和食用小海螺引起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有3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随后,市食安办突击走访了青石桥水产市场,发现市场内海螺水产店并无织纹螺出售。
织纹螺的尾巴更长,壳上有几道整齐的条纹,而花螺则是点状花纹,田螺的颜色更暗。”
调查:小海螺样品 正在研究
据初步判断,3名患者的中毒症状与上海、广州等地曾报道的织纹螺等海螺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原因可能为患者食用的小海螺中含有毒素,造成神经毒素中毒。
目前,成都市食安办正牵头组织卫生、水务、工商和食药监部门开展调查,对患者食用后剩余的小海螺样品进行生物学研究,尽快确定种属。
同时,突击检查全市水产品市场,并追查涉毒海螺的产销途径,以防其他中毒事件发生。此外,还将加大对冷啖杯、夜啤酒等小餐饮的排查力度,避免使用涉毒海螺为原料烹饪食品。
检查:5家水产店无毒螺出售
昨日下午5时许,成都市食安办、水务局、工商局联合锦江区相关部门对青石桥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市场内5家出售海螺的水产店无织纹螺出售。“整个市场只有5家店在卖螺蛳。”市场管理方工作人员卿先生带领检查组,对这5家店铺的螺类进行了查验。“只有田螺和花螺,没有发现织纹螺。”他说,相比起来,“织纹螺的尾巴更长,壳上有几道整齐的条纹,而花螺则是点状花纹,田螺的颜色更暗。”
参与检查的成都市水生动物检疫站站长曹成易提醒:“织纹螺的表面图案就像织的布,螺口处呈白色,尾部较尖。市民购买时要注意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