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检查蜂箱
●去年3月,他的蜜蜂产了近2吨花蜜。今年3月6日至今,只产了0.6吨蜂蜜。
●每吨蜂蜜收购价由6000元涨到了1万元,但收购数量却不增反降
●低温、多降水、寡照成了3月天气的关键词
昨日上午,双流县合江镇丹景山村的蜂场上,郑兴泽戴上面罩割蜂蜜。不远处,帐篷里的铁筒里,只剩下半筒蜂蜜。他不赶紧干活的话,肯定满足不了老客户们的需求。
事实上,不管他动作有多麻利,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受低温影响,他的蜂场生产的蜂蜜减产了70%。蜂蜜减产的,远不止郑兴泽一家。受此影响,成都的花蜜价格也上涨了2-4元。
A发愁
顾客来了供不上货蜂农无奈拒绝生意
郑兴泽夫妇在蜂场忙碌着。不时有路人来问:“还有没有蜂蜜卖?”
夫妻俩只是淡淡地回应:“有。”丝毫没有“生意来了”的欣喜。
帐篷里的铁筒里,只剩下半筒蜂蜜了。郑兴泽有些发愁:还有好多老买主要货,恐怕产量跟不上。
郑兴泽当了20年蜂农,养了160箱蜜蜂。每年,他和他的蜜蜂们追着花期,奔走在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采花蜜。
往年这时候,郑兴泽已在陕西汉中忙活。可今年,受低温天气影响,他还坚守在双流。
附近的油菜地,已由金灿灿变成黄绿相间,蜜蜂们能采的蜜所剩不多了。附近,好些浙江籍的蜂农已撤离。
“再采点蜜,挣点路费。”郑兴泽说,去年3月,在同一个蜂场,他的蜜蜂们产了近2吨花蜜。今年,3月6日从西昌回来至今,只产了0.6吨蜂蜜。
产量减少,郑兴泽选择了涨价。他说,他的蜂蜜品质好,卖给熟人每500克至少要10元。过路人想买,价格得涨至12元,是否卖还要看他的心情。
“产量跟不上,昨日我都拒绝了一个100多斤的生意。”郑兴泽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