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士分析:利润均被通胀吃掉了,当前急需降低流通成本
“小炒已经不敢放太多肉了,还是多放些青椒吧。”祖籍湖南的陈姨,提着刚买的一小块半肥瘦猪肉和一大袋青椒告诉记者。
虽然在广州住了十几年,陈姨还是第一次见到22元一斤的猪排骨。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近两个月以来,猪肉价格的涨幅超过两成,达到历史最高峰。
南方日报记者几经走访发现,高昂的猪价似乎没让谁从中赚得钵满盆满。相反,猪农、猪贩及卖猪肉的商户均表示“自己亏得要死”。
据相关经济学家分析,通胀是导致目前猪肉价格飞涨的罪魁祸首之一,之所以产业链条内多方均未获益,是因为“利润都给通胀吃掉了”。
市民什么肉便宜就吃什么
陈姨很无奈地表示:“这拳头大小的一块肉就要7块钱,我们两口子要吃两天”。陈姨早已接受了物价的波动,“猪肉价高了就换其他的肉吃,什么肉便宜就吃什么”。
家在海珠区晓港的文伯应对高价猪肉更有绝招。退休在家的文伯原本过着悠闲的生活,最近却非常地忙。昨日记者见到文伯时,他正提着采购回来的便宜猪肉,都是帮亲朋好友买的。
“从番禺植村的一个菜市场里买回来的,由于我是老顾客,买得又多,所以店主会给我两三块钱的优惠。”文伯说,近来猪价飞涨,他隔几天便早早地起床,约上一帮老友,去番禺买便宜的猪肉。
“因为我属于60到65岁的年龄段,乘车可以享受五折优惠,来回也只要2块钱。”区区两块钱的路费省下的是三四十块猪肉钱,文伯觉得“很值”。
尽管文伯想着法子省钱,但还是强烈感受到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冲击,“以前我们老俩口每天买菜大概15块钱就够了,现在起码要23元到25元”。
猪贩少收猪少卖猪少赔钱
奇怪的是,猪肉的疯狂涨价并没有给猪贩带来同步的利益。
6月29日,记者在广州市天河牲畜交易市场见到老张时,他正和妻子坐在门口的小店里聊天。
,只要一谈起猪价,老张就恨得“牙痒痒”,“价高也不赚钱,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虽然已经是中午12时了,但天河牲畜交易市场内依旧有大量的生猪等待出售。据附近的工人称,“中午仍有生猪未能卖出去,在以前并不多见”。
老张是湖南衡阳人,从国企下岗后便来到广州做猪肉生意,干这一行已经18年了,“早几年还能多赚一些,但近年来,行情越来越差”。
“我的猪一般都从湖南收购过来,生猪收购9.6元一斤,从这里卖出去大概10.1元一斤。”老张说。
老张表示,干这行的人大多看天吃饭,生猪从湖南起运时是一个价钱,到了广州后,很可能又是一个价钱,“尤其是现在价格不稳的时候,涨跌都很正常,买猪的人多了,那一斤生猪就能赚大概5毛钱,万一买猪的人少了,压价压得我们都想哭“。
“现在价格这么高,生猪卸车后不一定能很快卖完。”老张说,生猪运到广州没有条件喂,放一晚上一头猪大概要瘦6斤,损失就将近60元,也就是一半利润了。
“这都闲了三四天了,近期可能都不会收猪过来卖了。”老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