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我心里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遗憾:四川人吃辣由来已久、天下闻名,可辣味的标准却是美国人提出并制定,这是历史的大玩笑,也是我们科学和观念长期落后的产物。历来我们似乎只关心烹饪艺术和口腹之欲,却拱手交出了金字塔最顶端的标准制定权。商界不是有这种说法吗:一等人制定标准,二等人掌控渠道,三等人生产产品。放眼看举世通行的各类国际标准,基本都是美版日版欧版,国版的只有盗版!这虽是网上的玩笑话,可也真是心里感觉酸苦,脸上火辣辣的不好受!
好,现在回到正题。辣,在科学上是痛觉,在味觉上,又为什么会成为五味之一呢?我的看法,那就是味觉上的辣,是一种复合的辣,是以痛觉为导火线,导响一系列味觉炸弹。请注意,辣的痛觉,也就是那个老外提出的斯高威尔辣度,只是导火线,并不是炸弹,这种味觉炸弹,只有精于“辣道”的中国大厨才能调配出来。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辣道”原生大厨们主要集中在哪里。贵州吃辣,量非常大,大到连以辣味著称的川菜和湘菜都比不上——据说,一瓶2斤装的辣椒酱,一般一家三口1天就能搞定!但量大,只能说明贵州菜对辣味比较忠诚,并不代表味道就是第一;个人认为贵州菜偏向于干辣或香辣。
再从辣椒的辣度最高的原料来看,云南的德宏拥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种,那就是云南象鼻涮涮辣,与印度东北部山区的魔鬼辣椒是同一类品种的变异。云南当地人也很小心吃这种辣椒,因为辣度是朝天椒的20-30倍。但云南菜对如何钻研辣味其实并不感冒。类似于江西、广西等地,辣,对这些地方只是一种调味品;能吃辣,并不代表就能精于辣道。好比墨西哥的辣椒品种是世界最多的,产量也大,菜中用辣椒也多,但更多是作为一道菜品或食品(与昆虫、玉米一起作为三大主食),对味的发挥和提炼不够。